通泽医疗助力母胎医学大会“低强度聚焦超声技术在产后子宫中的应用”专场卫星会成功举办
2025年7月4-6日,由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主办的第十届中国母胎医学大会于合肥顺利召开。
本次大会不仅以权威阵容和前沿议题汇聚行业目光,更通过丰富的专题分会深入探讨关键临床领域。其中,产后康复的技术应用与实践成为重要议题。
大会期间,通泽医疗联手合作伙伴,助力“低强度聚焦超声技术在产后子宫中的应用”专场卫星会举办。本次卫星会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王宇光教授、安徽省宣城市人民医院孙红梅教授担任主持人、陈敦金教授主讲。陈敦金教授是我国妇产科学界的领军人物,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二级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妇产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母胎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妇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妇产科研究所所长,陈敦金教授聚焦‘低强度聚焦超声技术’这一创新手段,从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的双重视角展开深度解析。
陈敦金教授表示,从临床反馈看,低强度聚焦超声波(LIFU )技术在产后子宫复旧方面表现卓越,凭借热效应、机械效应、声化学效应三大机制效应,能够有力地促使子宫平滑肌收缩,加速恶露排出进程,减少出血、缓解疼痛,促进子宫复旧。
他指出,该技术突破了传统产后子宫康复手段的局限:从理论层面看,其通过非侵入式的能量聚焦,可精准作用于子宫平滑肌细胞,同时促进局部微循环与营养代谢,促进子宫复旧;从临床实践来看,多项多中心研究数据显示,采用低强度聚焦超声干预后,产后子宫体积缩小速度提升 30% 以上,恶露持续时间平均缩短 2.5 天,且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有积极促进作用,在产后康复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已得到多中心临床研究验证。
陈敦金教授特别强调,低强度聚焦超声技术的价值不仅在于提升康复效率,更在于其推动了产后康复模式的升级 —— 从依赖药物或侵入性操作的被动治疗,转向基于精准能量调控的主动修复,为不同产后阶段(如顺产与剖宫产、哺乳期与非哺乳期)的女性提供了个体化解决方案。这种技术创新不仅显著提升了产妇的治疗依从性,更为妇幼健康事业在精准化、无创化方向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为构建全周期女性健康服务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但行业仍面临标准化缺失、评估体系不统一等问题,未来需构建“预防 - 干预 - 康复”全链条方案,推动技术精准化与个体化治疗。
陈敦金教授总结指出,此次会议凝聚多方智慧,为该技术临床转化明确了方向,强调需以循证医学为基,推动技术标准化应用,让更多产后女性受益。
热烈祝贺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第十届母胎医学大会圆满落幕,通泽医疗助力“低强度聚焦超声技术在产后子宫中的应用”专场卫星会顺利举行。
通泽医疗
一站式女性智能康复解决方案开启
通泽医疗作为我国一站式女性智能康复解决方案开启者,始终坚持创新、担当、实践的社会责任,加强与各医学机构的联动,倾情支持全国各大妇产领域学术研究交流会议的开展,积极推动我国妇产科医学科学与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通泽医疗将领先的声、光、电、磁物理康复技术与AI算法结合,持续推出了智能产后康复治疗仪、智能盆底康复治疗仪、智能低聚焦超声波子宫复旧仪、全自动子宫复旧机器人、母乳营养成分分析仪、智能盆底磁刺激治疗工作站、智能光电生发仪等一系列女性康复仪器,呵护女性生命全周期健康与美丽。
自成立以来,通泽医疗的产品和服务已经覆盖了2300+家大、中医院和女性健康机构,效果、质量和服务获得了客户的广泛好评。未来,通泽医疗将始终致力于推动将高新医疗科技与客户需求完美结合,让产后康复更专业、更简单,让天下妈妈更健康。